阿里彩票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

薄竹镇着力构建“三产”协同、“四生”同频、“五态”融合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信息来源:文山市薄竹镇人民政府    ; 发布日期:2023年11月14日     作者:薄竹镇     点击:    
[字体: ]

新时代,我国农业农村发展进入新阶段。党中央深刻把握农业农村发展现状和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把农业农村工作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深入推进。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明确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强化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坚决守牢确保粮食安全、防止规模性返贫等底线,扎实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打下坚实基础。

薄竹镇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省、州、市委决策部署,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学习浙江“千万工程”,以“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为基础,以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目标。以为农民而建、让农民幸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突出乡风乡味、体现乡愁乡韵为建设特色,坚持系统推进、分类实施、质量优先、融合发展的原则,按照“三产”协同、“四生”同频、“五态”融合发展思路,建设产业和、生态和、文化和、社会和、治理和的乡村生活共同体,实现全域美、村庄美、田园美、人文美、生活美的全面和谐之美。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一、坚持“三产”协同,筑牢宜业根基。

产业强则经济强,产业兴则百业兴。薄竹镇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稳一产、强二产、优三产,构建三次产业协同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大力推动一二三产相融合,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为薄竹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聚焦高原特色品牌。以“土特产”为主要抓手,大力发展优势农业产业,依托“党组织+合作社+七金”的农民增收致富模式,打造正达中药材种植合作社、福彩蔬菜种植合作社等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典型示范,培育大黄、万寿菊、苹果等特色产业,发展壮大大黄中药材产业,力争实现种植大黄10000亩;发展万寿菊18130余亩,重楼4610亩、大黄2400余亩、黄精1873亩、三七1429亩,当归1000亩,百合465亩,玄生550亩,迷迭香1200亩,其他300余亩。依托“家庭农场+农户+技术”发展模式,建成3个现代农业示范基地肉牛产业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8个以上千头以上肉牛养殖村,实现全镇肉牛存栏突破2万头,新增新生犊牛4000余头,促进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

聚焦产业提档升级。在大黄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基础上,扩建大黄初加工厂,实现由晾晒风干、手工切片的粗加工升级为现代化电气设备生产线加工,构建中药材绿色加工体系和服务体系,让产业迈上中高端行列。持续延伸农产品产业链,争取上级资金加快推进落水洞村农产品冻干产业发展项目,建设400平方米冻干厂仓库和1200平方米的两条冻干生产线车间,构建现代农业农村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实现引领示范作用。

聚焦农旅深度融合。推广“以农促旅、以旅兴农”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升级打造老屋基乡村旅游农业综合体(升级喊应泉景观道、儿童劳技教育实训基地、中药材种植观光区、松茸、天麻培植基地)和打造摆依寨村万亩果树、千亩花海、斗牛场、儿童乐园、野营基地、拓展训练基地、养鱼垂钓、水上漂流、农家乐等特色乡村休闲度假旅游项目,依托农业的生产和生态景观功能,以市场为导向,合理开发利用农业农村和土地资源,植入吃、住、行、文、商、娱、育、养、动等旅游新业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发展作用和农旅产业“自、代、出”3种模式,将农业农村发展与旅游产业的发展深度融合,多途径增加农民收入。

二、坚持“四生”同频,夯实宜居基础。

乡村是兼顾生态、经济、社会特色的地域综合体,具有协调生态、生产、生活等多重功能,与城镇相互促进、互为补充,共同构成人类活动空间。薄竹镇着力保持经济、社会和生态系统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调性,让生产、生活、生态和生意的“四生”相互契合,实现乡村经济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

护生态。全面推进绿美建设,推行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让生态美起来,环境靓起来,绘就山清水秀、天蓝地绿、村美人和的美丽画卷。组织义务植树8.6万株,绿化面积1000余亩,建成州级绿美村庄20个,达标村6个,示范村36个,精品村22个,打造小景观18个,小菜园、小花园、小果园45个330平方米,动员农户2545余人次投工投劳参与绿美乡村建设,动员农户450户利用闲置花盆、花器在家中种植、绿化花木每户10盆。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以“绿美家庭”“最美庭院”“新时代文明实践户”等评选活动为突破口,依托“绿美积分”“共富积分”机制,通过一个中心、两种监督、三个主体、四个全覆盖、五点减量,实现农村垃圾有效治理,扭转了农村长期以来存在的脏乱差局面。

抓生产。以“小农业”为基础,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的基本线路,立足“五谷杂粮、瓜果蔬菜”等第一产业,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聚焦重点区域,切入“特色农业、精品农业”,构建绿色种植、农产品生产动态调节、农业生态综合治理模式。全力打造高标准农田4400亩,新建3.5米宽机耕路7条,灌渠4条,排水沟8条,盖板桥3座,发放有机肥60多吨,总投资大概600万元,改善灌溉条件提高农作物产量。紧盯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目标,优化调整传统农业,种植粮食作物8万亩,种植黄精、重楼、大黄、当归、红豆杉等中药材1.4万余亩。聚焦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发展千头以上肉牛养殖村6个,肉牛存栏13535头,新增新生犊牛2000余头。

稳生活。坚持以“人”为中心,持续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多措并举增加群众收入,不断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建设完成农村户厕230座、公厕6座。转移农村劳动力11347人,培训1014人,申报一次性生活补贴、跨省一次性交通补贴1260人。发放低保救助金547.9648万元,发放救助金54.67万元。将困难残疾人427人、重度残疾人247人纳入管理保障,发放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30.95万元,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18.52万元。积极救助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21人,发放补助金20.601万元、城市特困保障7人,累计发放补助资金5.368万元;农村特困保障49人,累计发放补助资金34.7762万元,发放特困救助金40.1442万元。领取高龄补贴599人,发放资金27.703万元。2023年人均纯收入按照增幅16%预期目标为17626.13元,2023年底年前三季度累计人均纯收入12718.36元,同比增幅19.15%,占比72.16%。

拼生意。依托文蒙铁路,加快推进集现代化仓储、分拣中心、停车场、综合大楼等为一体的薄竹镇铁路、高速路仓储物流中心建设,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市场运作、合作共赢的原则,创新体制机制,聚焦发展、深度融合,在产业升级、招商引资、文旅融合发展、乡村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持续发力,用心搭建沪滇友谊,按照消费援助新思路、新理念,使绿色食品实现“文品上京”“文品入沪”,深入推动产业协作,促进双方实现产业合作、人才交流、资金互通、资源经济互补,激活底层市场活力,畅通城乡经济循环,夯实乡村产业基础,提供多元的优质供给,改善农村消费环境,满足城乡居民消费升级需求,让群众在家门口做生意,吸引更多有能力、有本事、有头脑的农民群体或返乡、下乡的年轻人。服务周边自然村落的基本需求的供给不足,让农民合理分享新产业、新业态增值收益,促进共同富裕。

三、坚持“五态”融合,实现和美生活

薄竹镇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按照全域美、村庄美、田园美、人文美、生活美的全景式集锦,与产业和、生态和、文化和、社会和、治理和的乡村生活共同体理念,以产业升级驱动为切入点,走跨界融合路线,建构全面和谐之美,实现经济生态、政治生态、社会生态、文化生态和自然生态五位一体相融合、相统一的理想生活环境。

生态为基。立足自然生态环境,强力推进人居环境整治,以“两污”治理为突破口,紧紧围绕“整治环境卫生,改善人居环境”的目标,运用网格式、清单式、联动式、示范式的“四式”和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的“五共”工作法,通过奖励激发动能、鼓励释放潜能、激励增强效能,将“山、水、林、田”的自然景观与“乡俗、乡情、乡居”的人文景观融合,构建起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人居环境生态圈。

产态为血。依托农业的生产和生态景观功能,以市场为导向,合理开发利用农业农村和土地资源,植入吃、住、行、文、商、娱、育、养、动等旅游新业态,充分发挥上品佳丽农业有限责任公司等龙头企业带动发展作用,持续优化农旅综合体合作社经济模式,将探索构建党组织牵线搭桥帮助群众协调贷款美化亮化庭院参与乡村旅游经营,“自营模式”;集体经济组织整合闲置地块入股,年终分红“代管模式”;整户外出务工的群众把整栋房屋出租给合作社经营的“出租模式”,灵活多样的方式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参与发展,将农业农村发展与旅游产业的发展相结合,形成“以农促旅、以旅兴农”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

形态为体。薄竹镇将开展裸房整治作为统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抓手”,按照“整体性、地方性、经济性、乡村性”四大原则,积极整治裸墙2556户100.62万平方米,有效降低了外界环境对墙体影响,减缓干裂、粉化、剥落速度,防止屋面和墙面渗水,导致屋内墙面产生霉变,对人体的健康产生影响,实现整治见成效、群众见微笑,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打造田园场景,激发乡村振兴动能。

文态为特。依托1个实践所、12个行政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整合党群服务中心、儿童之家、老年协会、农家书屋、绿美积分超市等各类服务设施资源建成志愿服务站点13个,文化民族大舞台12个,农家书屋14个,农村公益电影放映点位103个,打造全域覆盖、辐射周边的“一体化”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阵地;搭建“乡贤议事亭”、百姓文化舞台,将“精神粮食”配送到群众家门口,不断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各族群众文化生活,营造民族团结、邻里和谐的浓厚氛围。同时,依托“壮族三月三”“七彩花饭节”“苗族采花山”“火把节”等民族节庆,把握乡土文脉,拾掇乡村文化,将乡土民情、民族节庆与现代民宿旅游、娱乐演艺、乡创内容的结合,才能塑造有活力、差异化的乡土田园。

人态为魂。持续以人民需求为导向,择灵山秀水处,匠心打造田园生活,将人们向往中的理想生活,献映于薄竹的山水之间。以农村人民的淳朴热情作为田园生活的灵魂,将田园的悠然、市井的繁华、生活的烟火糅合在—起、创造美好又真实、飘落人间的天堂。成为一个有山、有水、有村落、有土地、有人群、有艺术、有自然、有温度的“和美乡村”,吸引更多的人来到这里休闲度假、旅居康养,让渴望回归田园的心灵,暂时从匆忙的生活里抽离,让生活洒满烟火气和文艺范。体验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带动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步满足,同心同向同行实现“主客共享”,展现一种心中返璞归真的田园生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薄竹镇通过五态融合,实现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推动农村全面进步,不断加强制度建设、强化资源流通、塑造环境宜居、兴盛文化内涵,实现农业农村农民全面发展。